“提前透支,到期還款”已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消費方式。在銀行信用卡規模發展壯大的同時,也衍生出了“暴力催收”等行業亂象。
6月2日,北京銀保監局發布的罰單顯示,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、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嚴重不審慎,各自領到了80萬元罰單。
這張罰單的處罰依據是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》第四十六條。正常情況下,50萬元是該條款的處罰上限。而80萬的罰款,意味著這兩家銀行信用卡中心存在多條違規行為,且情節比較嚴重。
黑貓投訴平臺顯示,2021年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的投訴量居高不下,許多持卡人表示:“曾遭遇過暴力催收。”
01 為“薅羊毛”卻遭暴力催收
市界查詢了黑貓投訴平臺,搜索“暴力催收”后發現,共有17.93萬個詞條。投訴者發布了自己與催收員的電話錄音和聊天截圖,部分對話內容的言辭很激烈。
一名投訴民生銀行的用戶表示:“19年我辦了一張5萬額度的信用卡。今年受疫情影響,工資大幅減少?,F在我的收入有限,沒有能力按時還款。但民生銀行委托的第三方對我進行暴力催收,每天打十幾個電話和短信騷擾,在我父母家大聲吼叫,甚至還去單位拿著照片挨個詢問。我已經沒臉見人了。”
無獨有偶,還有許多用戶表示曾收到過暴力催收的電話和威脅短信。“跟催收人員解釋原因后,他們還是會曝光通訊錄,給我造成了很大困擾,有的催收人員還會用難聽的語言進行人身攻擊。”
從投訴平臺上公布的錄音來看,部分逾期用戶并非是想惡意拖著欠款不還,只是想和銀行協商多給一些時間緩解壓力。但還是有催收人員在能聯系到欠款人本人的情況下,對其親屬打電話威脅。甚至還有短信顯示已經立案起訴并寄送傳票,會強制扣罰欠款人的社保和公積金。
值得一提的是,許多用戶選擇辦理信用卡的初衷,是為了“薅羊毛”。卻沒想過有一天會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。
北京的李婷表示:“去餐廳吃飯、或是平時喝咖啡,用信用卡會有優惠活動。還有銀行會推出交通優惠,我也是因為這些才和信用卡產生了淵源。”
至于會選擇哪些銀行辦理信用卡,大家的理由也很簡單——看哪家的信用卡對應的優惠力度最適合自己。例如有的銀行會推出餐廳的滿減優惠券,有的是加油站、或咖啡廳的優惠力度,還有的可能是“坐地鐵只需要一分錢”。
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“都擁有”。
就這樣,不少人紛紛辦理了心儀的銀行卡,甚至還玩出了更多新花樣。
在享受商戶優惠的同時,還有人會通過信用卡來攢積分換取機票或電子產品,亦或是出于出差、還房貸等需求,辦理了多家銀行的信用卡。據央行發布的《2021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》顯示,截至2021年,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數為0.57張。